微信扫一扫
众所周知,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为此还于去年9月正式实施了耕地占用税,今日,自然资源部召开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的有关情况。
从督察情况看,耕地保护依然面临多方面压力,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的关系,耕地保护责任未有效落实、占补平衡制度执行不到位、突破用途管制审批和占用耕地、土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比较普遍:
1、补充耕地数量不实
发现全国28个省部分项目补充耕地数量不实,涉及16.98万亩,主要是现有耕地面积少于验收入库面积、实地现状为非耕地、将已退耕还林地块纳入土地整治等。
2、违法违规占用耕地
发现全国违法违规占用耕地114.26万亩,其中,占用永久基本农田14.34万亩。
3、圈占、闲置浪费耕地
各地多措并举,积极盘活消化和利用存量用地,但也发现一些地方为提高供地率和闲置土地处置比例,存在弄虚作假、处置不实行为,耕地依然被圈占、闲置浪费。其中,发现在处置批而未供中存在虚假供地、虚假撤回批准文件等问题的项目1826个、15.4万亩,发现闲置土地处置不实问题的项目728个、5.41万亩。
4、违法违规审批建设占用耕地
一些省份为规避占补平衡,将耕地按照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上报审批,涉及9.49万亩。
此次还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1、“景观工程”过度化,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
2、有的地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指标不实;
此次督查,发现现行的一些耕地保护的制度、政策需要完善,监管方式需要改进。有的政策衔接不够、相互冲突;有的政策在强调严管严保的同时,把握统一性和差别化的关系问题不到位,比如土地审批法律法规不完善、层级多、时间长,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在急于开工建设的情况下程序性违法;耕地的利用政策与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等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地方和用地单位节约集约用地的动力不强;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等。
所以,对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工作,以后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严格执法、严守耕地红线。
一是要早发现早制止。一方面,我们要健全自然资源违法线索处理的工作机制,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手机终端、微信平台等科技手段完善立体化的违法行为的发现渠道和处置模式。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卫片执法在土地日常执法中的发现和制止作用。2019年我部开始实行“年度+季度”为主、即时监测为辅的土地卫片执法的新模式,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季度卫片监测的效率与精度,提高执法工作的时效性,从而弥补基层日常执法力量不足,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二是严查处严惩戒。首先围绕中央领导同志重要的指示批示和部关于耕地保护的核心职能,紧紧盯住实质性耕地,对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采取直接立案、联合查处、挂牌督办、公开通报等方式严肃进行查处。其次,违法用地的建设项目没有依法处理到位之前绝不允许办理相关行政许可,确需补办手续的,依法处罚后,从新从高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有关规费。进一步加大部本级直接立案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同时,我们要从严整治系统内部执法不严的问题。
三是健全执法工作的机制。一方面我们组织制定自然资源执法查处的部门规章、制度性文件,推动执法查处履职尽责,夯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自然资源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与高检、高法、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破解违法案件的查处难和制止难的问题,加大对破坏耕地行为的刑事追究力度。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这次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完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处分规定。
自定义html广告位